登录/注册 搜索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太极拳里的刚柔并济,如何积柔、如何成刚。
返回

太极拳里的刚柔并济,如何积柔、如何成刚。

浏览次数:2429 分类:新闻中心

太极拳里的刚柔并济,如何积柔、如何成刚。

 

       刚柔并济是太极拳运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练太极拳时首先就要先明白太极拳刚柔并济的含义,然后掌握修炼的方法。经过长期的锻炼,逐步练就刚柔并济的状态。

 

 

       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鑫就曾说过:“世人不知,皆以太极拳为柔术,殊不知用功以来,千锤百练,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但就其外观之,有似于柔,故以柔名之尔,而岂其然哉?且柔者,对于刚而言之耳,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刚,第可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之谓也。其功也多,故其成难。”

       在这里,陈鑫指出了世人认为太极拳是柔术的偏见,明确提出:“太极拳不可偏执于刚,也不可偏执于柔,而应是刚柔相济,才是名副其实的太极拳,才是名符其实的太极拳。刚、柔是太极拳阴阳范畴中的一对矛盾,在练习和应用之时,应该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纯刚无柔,或纯柔无刚,即是只有阳或只有阴,均不能称之为太极拳。太极者,刚柔兼至,浑于无迹,外形似柔内实刚,说柔有柔,要刚有刚,忽隐忽现,刚柔相济,此乃太极成功者之谓。”

       然未成功前,如何积柔、如何成刚,则是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所关心的。

 

由松入柔

 

       太极拳的练法是不能用力,要求柔和,这是学习太极拳者都知道的,并且以为不用力就是松,因之练成一味不用力软绵绵地周身骨节蜷缩的样子。打太极拳不是不能用力,不用力四肢如何运动﹖祇是只能用力将手或足举起即可,用能将四肢运动之力即可,少则无法运转,多则就成拙力或僵力了,同时要把骨节处处松开,不但是骨节,连同皮肤肌肉也要松开,这样才能算是松了。

       所以陈鑫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学太极拳者能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下用力运动四肢,能将皮肤肌肉骨节处处松开,那就可得到松字的真意,这样练习,一动手能毫无一些拙力或僵力,那就可以渐渐地进入到柔的阶段了。这个阶段经过的时间总要一、两年,甚至要三年,由于积年累月的锻炼,动作逐渐和顺协调,手足屈伸运转自如,慢慢就能产生一种极轻灵而又沉着的含有弹性和韧性的力量,这就是一种柔劲,这是由松而来的,所以叫作由松入柔。因之初学太极拳者动作要求轻缓,化除人体原有的僵劲,所以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能把人体的僵劲去净,而入佳境。

 

积柔成刚

 

       在由松入柔的基础上,首先是以意导体,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各种身法的调整,以五把弓原理为依据,建立“五把弓”模式的身体姿势,即把人体各部分调节成由躯干和四肢共五把弓组合的一个统一的弹性体,在意识的支配下,使身体由内及外,由近端环节到远端环节,节节贯穿,对拉拔长,从而产生弹力。完成以意导体的过程后,再以意导气,通过“空胸实腹”、“气沉丹田”等练习,先是在丹田聚集强大压力,然后再将丹田的压力贯通于身体各部,形成雄厚的整体劲,也就是太极拳所追求的内劲。这种积柔成刚以松柔的形式锻炼出来的劲力,为发挥太极拳独特的技击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

 

刚柔并济

 

       这是太极拳的高级阶段。经过由松入柔,只柔成刚的练习将身体锻炼成刚柔相济的弹性体,并产生了在意识支配下源动于丹田的极富弹性的内劲。进一步通过制人功夫的练习,在技击对抗的过程中,做到如拳论所描述的那样:“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刚柔相交,无端可寻”。到了这一阶段,刚柔并济,变化无穷,自成法度。这才是太极拳所要追求的境界。

http://www.roushantang.cn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购物车

    X

    我的足迹

    X